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iPad066_Numbers 的散佈圖應用

12月的iPad課程是應用Numbers於校園環境觀察的氣溫比較圖製作

在高中階段的課程,不僅培養學生學科知識,

更要培養學生說出來的話,要有證據支持,而不是張口胡說,具備探究與實作的精神。


在校訂必修課程「三峽學」校園環境觀察單元,

讓高三學生透過應用間單的風速、溫度計與智慧型手機,

在校園環境進行測量,將測量資料整理成統計圖表。

最後,透過資料查詢與分析,完成校園觀察報告。


因本校沒有固定式的氣象觀測站,

若要獲得氣象資料,只能透過中央氣象署的三峽站(C0AC60

三峽站位於三峽國中,但學校距離三峽國中4公里且周圍環境差異大

三峽國中位於三峽市區,明德高中位於郊區的丘陵山地區

兩地間的天氣往往有很大差異

在「地圖」中應用路徑分析找出兩校之間的距離


因此,歷年來利用全校同學都必須學習的「三峽學」課程

一起累積學校的氣象資料

目前,在高三同學們合力下,累積資料有3年,都是學生一筆一筆資料觀測紀錄。

對於學生而言,這不僅是課程,也是大家一起為學校與學弟妹做的一件事~


本月分享的部分為第二週的活動「統計圖表製作與分析」的氣溫資料統計圖


Step 1. 將資料輸入Numbers表格

開啟Numbers,選擇空白資料


將觀測的數值分欄位輸入,輸入的欄位會影響「X、Y軸」的呈現
不同行,輸入不同年段的的資料



Step 2.比一比~根據該班觀測時間,選擇與該班日期最接近的資料庫資料,製作xy散佈圖

將數值全選,選擇「圖表」-「2Dxy散佈圖」,自動產生統計圖



Tip: 可提示學生,選擇適合的顏色表示不同的資料,如使用暖色系表示氣溫


Step 3.編輯「資料參照」,選擇「共用X軸」

統計圖形成後,「X軸」數值表示「組別編號」,「Y軸」數值表示該年該組測量的10個點位平均氣溫


Step 4.設定座標軸單位

選擇「樣式」-「標籤」-「開啟數值座標軸」,輸入氣溫單位,即可完成統計圖


每組測量配合課程時間

選擇於每月第二週星期一第三節~第四節課之間的30分鐘完成,

輸入資料是每組測量的外操場10 個點位的數值,再取平均值,

做為該組該節課的平均氣溫值,

最後再將全班各組平均,作為當時的平均氣溫,使用此數值與過去資料比較。


完成統計圖後,
引導學生討論,

「我們班量測的氣溫跟學長姐的資料有明顯的落差嗎?」

「如果有,為什麼接近日期的氣溫,還是會有明顯的差異呢?」

在課程實作之前,不少學生都會回答「全球暖化」、「聖嬰現象」,將過去學過的名詞拼湊回答

但在完成這個完整的活動後,引導學生查詢過去與今日的天氣事件,

學生就會發現,有時候是因為受到颱風、焚風、寒流等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