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

iPad069_簡易地圖遮罩~keynote圖形遮罩

本月的分享主題是 「只用 Keynote 就能輕鬆完成圖形遮罩的簡易美編技巧」,特別適合不擅長美編的同學!

隨著高三學習歷程檔案的繳交時程到來,許多同學開始為美編設計而煩惱。其實,不需要 Photoshop 或其他專業繪圖軟體,只用 Apple Keynote 這款簡報工具,就能快速製作出具備專業感的圖形遮罩效果,讓學習歷程的版面更加精美、有層次感。

什麼是圖形遮罩?

圖形遮罩(Masking)是一種設計技巧,能讓圖片以特定形狀呈現,而不是傳統的矩形或正方形。例如,你可以讓照片變成圓形、三角形,甚至是更複雜的不規則圖案,這樣能讓學習歷程檔案的版面設計更具視覺吸引力。

Step 1. 開啟keyntote,新增空白頁面,點選圖形
在圖形中選擇「地點」,有許多內建的向量式檔案的地圖,本次選擇「亞洲」

Step 2. 分解向量圖形
點選整張「地圖」,刷子的「樣式」-「排列」-「分解」
就可以將整張地圖分解成單獨的圖塊

Step 3. 另存圖塊檔案
點選已經想要另存的「圖塊」,選擇「加入到形狀」,就可以另存「我的形狀」

Step 4. 編輯照片為底圖台灣形狀遮罩
點選「我的形狀」,加入剛剛儲存的台灣形狀
加入台灣形狀後,點選刷子的「樣式」-「填充」-「影像」
更改影像從照片中加入想成為底圖的照片,即可完成簡易的編輯~


為什麼推薦這個方法?
簡單易學:不需要學習 Photoshop 或 Illustrator,操作步驟簡單好上手。
快速完成:幾分鐘內就能製作出專業感十足的設計,不需要額外下載軟體。
靈活變化: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形狀,讓學習歷程檔案更具個人風格。

如果你還在為學習歷程的排版設計苦惱,不妨試試這個 Keynote 圖形遮罩技巧,簡單幾步就能讓你的學習歷程頁面更具質感!

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

iPad068_方位判讀~指南針應用

如何找到東、西、南、北方?

在戶外除了應用日月與已知點方位外,

羅盤是很有用的工具

現在手機或Ipad都有內建「指南針」的功能

本月份設計簡單的風花圖繪製活動,

進行風向方位判釋

實作活動搭配「指南針」app與簡易風速計

在操場進行一節課的風向與風速紀錄

應用「指南針」app判斷「風向」並計算風向出現的頻率

「風向」是指風來的方向~也是學生經常搞混的概念之一

透過實作,讓學生應用「指南針」app判斷風向

能讓學生對於「風」更加了解

最後,將記錄的風向與風速轉繪為風花圖

從對於風的理解,進而實際觀測,再進行資料的整理

實作步驟:

Step 1. 準備工具

  • 確保每組學生都有手機或iPad(內建指南針app)簡易風速計
  • 提供記錄表單

Step 2. 確定方位與測量點

  • 在操場上選定固定測量點,確保測量時不受障礙物影響
  • 使用指南針app確認東、西、南、北

Step 3. 測量風向與風速

  • 風向測量
    1. 打開指南針app,觀察風從哪個方向吹來
    2. 風向是「風來的方向」,學生可用指南針記錄主要風向,例如「北風」(風從北方吹來)
    3. 觀察幾分鐘,記錄風向變化
  • 風速測量
    1. 使用簡易風速計測量風速
    2. 記錄每次測量的風速數據

Step 4. 整理與分析數據

  • 記錄每次測得的風向與風速,整理成表格
  • 計算不同風向的出現頻率(例如:東風出現5次,北風3次)

Step 5. 繪製風花圖

  • 根據記錄的數據,將風向與風速轉繪成風花圖
  • 分析風花圖的結果,討論當天風向的主導方向及可能影響因素

Step 6. 討論與延伸應用

  • 讓學生分享觀測結果,討論可能影響風向的因素(如地形、建築物等)
  • 延伸應用:探討風向與氣象、環境(如空氣污染擴散)或地方氣候的關係


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

iPad067_Padlet:誰的觀點~全球化議題

高二「地理視野」最後一個單元以「全球化」做為總結
全球化的概念從國中到高中的地理、公民等都有單元提及
對於高二同學而言,都能說出全球化的意義與影響
但若要將視野推向全球,卻似乎又提不出事實依據

因此,本課程不以課本講述開始,
而以探究方式開始,
學生由資料搜集、地理位置的特性、全球化的影響,
全部的資料,應用Padlet平台共編。


實作的課程只有1.5節課,先使用25分鐘讓同學搜尋「公共電視-紀錄觀點」中的紀錄片
確定事件發生地點,將資料整理於Pages,
再使用Padlet平台的「地圖Map」模板
將「事件主題」、「公共電視-紀錄觀點紀錄片連結」、「公共電視-紀錄觀點的簡介說明」
標記在地圖。
再利用50分鐘,讓每位同學上台1分鐘短講
應用What?Who?Where?When?提問詞,進行簡短的說明。

最後再請全班一起討論,班上同學找的資料「是誰的觀點?」
進行地理視野學習反思,
「事實只有一個,但是不同立場的角色對於同一個事實,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觀點?」

實作流程:
1.資料來源:公共電視-紀錄觀點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ptsviewpoint/videos
2.App: Pages、Padlet

操作步驟:
Step 1.搜集資料:開雙視窗,同步整理資料於Pages
左側為「公共電視-紀錄觀點」的資料來源,右側為Pages的整理資料頁面

Step 2.資料張貼於Padlet
課前前置流程,先設置地圖模板樣式
輸入「標題」、「圖示」、「外觀設定」
課堂實作~
同學將Pages的資料使用「+」符號,尋找到正確的「地點」
放置標籤貼上資料來源

Step 3.上台說明
使用共用iPad,進行投影連線
不同班級找出的關注數量也會有所不同,
最後總結也可以發現班級間關注議題的空間分布差異